想了解最新投资理念与洞察?
关注嘉信华礴官方微信
《2023年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是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理财共同发起的一项合作,从六大维度对 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评估,旨在动态追踪居民金融素养现状和群体差异。


平均得分: 68.7
货币与银行
64.5
收支与信贷
69.5
储蓄和投资
64.9
消费者权利和责任
71.9
财务规划
75.9
安全和保障
65.6
基础知识水平相比发达国家各有参差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在国际上常用的某本“金融素养三问”中全部答对的比例仅为24.4%。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中国居民在通胀问题中的表现较好,对复利、多元投资等概念的认知仍有待夯实。
老年和青少年群体的金融素养教育需高度重视
青少年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尤其对收支与信货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全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总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55岁之后出现转折,55岁以上受访者在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维度的表现稍弱。
金融教育需注重补足实践和应用短板
金融素美培美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成用于财富生活中,提升居民财富管理的水平。调研显示,金融计算等实践能力仍是居民金融素养中的弱项,而更高的金融行为参与度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水平。
金融素养提升有助居民优化养老规划
尽早进行合理的养老规划是保障居民安享晚年的重要一步。报告显示,金融素养较高的群体更倾向于在储蓄之外通过多元的渠道补充养老所需,但居民对财务规划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需求总体偏低,仍需着力提高居民对科学财务规划理念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受众偏好为金融教育持续优化指明方向
主颢性和系统性金融知识培训是最受居民青睞的金融教育方式,目九成以上受访者每次学习金融知识的时长在1小时以内。各方应基于受众需求优化教育策略,形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好地提升居民对金融教育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在居民金融素养调研的基础 上,今年的报告新增对金融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金融服务机构的考察,梳理总结中国现阶段投资者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体制机制构建:

参与调研的证券机构几乎都设立了专门部门统筹全公司的投教事宜,由总部领导层分管,银行与基金公司为投教设置单独部门的较少。

内容体系建设:

金融机构的投教主要聚焦投资知识和技能介绍、基础金融素养普及和相关政策宣讲三大主题,但多数机构尚未建立完整的投教知识体系。

创新教育策略:

部分机构依托业务长项,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投教模式,例如借助数字渠道开展寓教手乐的互动式投教、依托品牌打造投教IP等,以契合各类受众的兴趣和喜好。

投教成效凸示:

客户满意度是多数机构衡量投教成效最常用的指标,也有部分受访机构观察到用户在接受投教后逐渐改善持仓时间、多元化配置等投资行为。

未来挑战依1日:

机构在投教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为投教内容大众化与受众需求多样化、投教内容专业性与投教形式娱乐性、投教工作长期性与受众利益迫切性、正规投教与非法宣传四组矛盾。